亚马逊FBA赔偿新政引爆卖家怒火

制造成本赔偿让卖家血亏,真实案例扎心!

原定于2025年3月10日生效的FBA赔偿政策,在争议中推迟至3月31日,这项政策将商品丢失或损坏的赔偿标准从“销售价格”改为“制造成本”,直接导致卖家面临巨额利润损失。这意味着,若商品在亚马逊仓库丢失,卖家只能拿回采购或生产成本,而物流、关税、仓储等费用全部由卖家自行承担。尽管亚马逊宣称此举是为了“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测性”,但新政引发的怒火在卖家社区持续发酵,卖家社区骂声一片,尤其重创收藏品、高价值商品卖家,甚至可能动摇亚马逊第三方生态的根基。

1f44be71-ebce-48e5-8da9-2691cc777973

一、新政核心:从“利润补偿”到“成本施舍”

根据亚马逊公告,自2025年3月10日起(后推迟至3月31日),针对客户下单前在FBA仓库中丢失或损坏的商品,赔偿金额将仅基于商品的“制造成本”计算,而非此前的销售价格。所谓“制造成本”,包括卖家采购或生产商品的成本,但明确排除运费、关税、仓储费等附加费用。

卖家需通过两种方式确定成本:

  1. 自行提交成本证明:如发票、采购合同等;
  2. 依赖亚马逊估算:平台通过比对同类商品、批发数据等生成估算值。
    若卖家未主动提交,亚马逊将默认使用其估算值。尽管政策允许后续修改,但实际操作中,卖家提供的合理成本常被系统自动驳回。

 

二、卖家血亏:真实案例直击政策漏洞

新政对收藏品、高价值商品及自产型卖家打击尤为惨重,以下案例揭示卖家的绝望处境:

案例1:25美分棒球卡丢失,5年升值200美元仅赔0.25美元!
一位卖家五年前以0.25美元购入的稀有棒球卡,市价已飙升至200美元。但若在FBA仓库丢失,按新政仅能获赔0.25美元。卖家痛斥:“亚马逊弄丢商品却只赔成本价,这和明抢有什么区别?”

案例2:黄金耳环成本被腰斩,亚马逊称“黄金只值59美元”?
销售K金首饰的卖家发现,亚马逊估算的制造成本甚至低于黄金原料价。例如一对1.25克重的黄金耳环,实际成本超100美元,但亚马逊咬定“仅值59美元”。卖家提交发票和供应商截图均被拒,怒批:“亚马逊难道认为黄金是免费挖来的?”

案例3:自产商品成本10.91美元,亚马逊强行压到9.06美元!
自主生产商品的卖家提交详细成本文件,却被系统1小时内驳回,理由仅是“证明文件不符”。亚马逊单方面认定成本为9.06美元,比卖家申报的10.91美元直接砍掉17%。卖家质问:“我们自己生产的商品,成本多少难道自己不清楚?”

案例4:27万美元卡牌丢失仅赔4美元,亚马逊找回后转售牟利?
一张稀有Charizard卡牌市价高达27万美元,若在仓库丢失,亚马逊仅按4美元成本价赔偿。更令卖家愤怒的是,若商品被找回,亚马逊有权自行销售并获利,卖家却分文不得。

 

三、卖家八宗罪控诉:政策漏洞与平台霸权

新政引发卖家连发八项控诉,直指亚马逊“系统性剥削”:

  1. 赔偿标准不公:忽略商品升值、物流、仓储等成本,仅覆盖制造成本;
  2. 成本估算黑箱:亚马逊自行评估的制造成本常低于实际40%-50%,且拒绝卖家举证;
  3. 举证责任倒置:卖家需为每个SKU手动提交成本证明,SKU数量庞大的卖家不堪重负;
  4. 二次吸血风险:亚马逊找回丢失商品后可自行销售,卖家无法分享利润;
  5. 数据安全危机:强制索取采购成本,或用于打压第三方定价;
  6. 系统驳回泛滥:卖家提交的发票、合同多被自动拒绝,申诉通道缺失;
  7. 惩罚性条款:对“频繁索赔”卖家施以限制,变相压制合理诉求;
  8. 间接成本转嫁:缺货导致排名下滑、广告费飙升等连锁损失均由卖家承担。

 

四、行业震荡:卖家逃离与法律风险

面对新政,卖家开始寻求替代方案:

  • 平台迁移潮:大量卖家转向沃尔玛、eBay、Mercari等平台,甚至自建独立站;
  • 法律争议:卖家质疑亚马逊索取成本数据涉嫌反竞争行为,可能触发反垄断调查;
  • 运营策略调整:部分卖家减少FBA依赖,转向第三方海外仓或自发货模式。

 

五、亚马逊的“善意”与卖家的反击

亚马逊声称新政旨在“简化流程”并推出“管理制造成本”工具,但卖家发现该工具形同虚设:

  • 工具延迟上线:承诺的1月底开放页面至今未兑现,后台按钮仍无法点击;
  • 自动赔偿谎言:多数丢件仍需卖家手动申请,耗时长达数月。

卖家反击策略包括:

  • 成本数据武装:为所有商品开具详细发票,留存采购证据;
  • 库存管理升级:引入ERP系统实时追踪,降低丢件风险;
  • 集体诉讼筹备:部分卖家联合律师,拟以“不正当竞争”起诉亚马逊。

 

六、未来展望:亚马逊生态的信任危机

此次政策调整暴露了亚马逊与第三方卖家的权力失衡。若平台继续忽视卖家权益,恐将引发更广泛的生态崩塌。正如一位卖家所言:“亚马逊曾是创业者的乐园,如今却成了收割韭菜的镰刀。” 这场博弈的结局,或将重塑全球电商格局。

文章内容选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~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万花筒跨境学院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blog.wahuto.com/e-commerce_information/global_store/amazon/380.html

(0)
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午3:41
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午5:39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